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一条之“玉壶买春”,郭绍虞先生释为:“春有二解:《诗品注释》:春,酒也。唐《国史补》: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此一义也。杨廷芝《诗品浅解》:春,春景。此言载酒游春,春光悉为我得,则直以为买耳。孔平仲诗:‘买住青春费几钱。’杨万里诗:‘种柳坚堤非买春。’此又一义也。窃以为二说皆通。”(1) #无用之学
“春”在汉语中本身带有生机、希望、美好的内涵,比如“春天”“春意”“春光”等,都与万物复苏、青春活力相关。把这样一个正面的字,拿来描述对女性身体的买卖、对她们权益的剥削,在语义和伦理上都让人觉得不适。
买春卖春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委婉语,用风光、浪漫的意象替代本该带有批判和警示色彩的“闝倡”“性剥削”。这种语义漂白表面上减轻了读者的抵触情绪,实则是以美好之词掩盖了对女性的不公与伤害。
#女权思考
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一条之“玉壶买春”,郭绍虞先生释为:“春有二解:《诗品注释》:春,酒也。唐《国史补》: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此一义也。杨廷芝《诗品浅解》:春,春景。此言载酒游春,春光悉为我得,则直以为买耳。孔平仲诗:‘买住青春费几钱。’杨万里诗:‘种柳坚堤非买春。’此又一义也。窃以为二说皆通。”(1) #无用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