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_sad_u32
banner
quarkquark.bsky.social
v_sad_u32
@quarkquark.bsky.social
17 followers 160 following 150 posts
妖怪中年海豹🦭
Posts Media Videos Starter Packs
看老中k签证排外发言我觉得又搞笑又魔怔—谁稀罕去老中地打工了?走街上被当动物看,公交上来个racial slur,吃饭还难找素食(很多印度人还不爱吃mushroom),宗教习俗也不受人尊重…老中真的觉得这种如此排外的氛围会让大家趋之若鹜吗
每次channel看到我都想笑😂
不行我笑死了,总架构师看完某湾评测把自己工作头像换成了漂哥…
玩kingdom come deliverance 2的时候隐隐约约觉得有点基味,结果查了一下发现男主还真能和自己男主人搅突然就觉得当时买这游戏不算冲动消费了
今天男票带的hikaru纪念品😀
没重要ddl就尽情摸吧,到最后谁都不觉得你在摸鱼都是很有可能的😂
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自己摸鱼太严重了,皮得捏紧!决定这周五天都去办公室干活(然后男票笑我一辈子就是牛马属性
主要是前东家瞎忙情形太多了,所有人都是各种琐事缠身一心只想着把东西做完就好,至于doc quality这种是above and beyond的东西。这种心态也体现在他们具体产品设计上。虽然不可否认当时有几个人水平很好我也是很佩服的,但总体氛围就是小作坊草台班子级别的组织能力,稍微有点追求的工程师都跟我多次吐槽这种体验。我觉得稀烂的管理难辞其咎。如果管理层不鼓励这种长远发展和相应的投资,那底下员工就更不会管了。最可怕的是不仅不管还招了各种歪瓜裂枣
在前东家tutorial数量接近0,就算组内自己搞一个也仅仅是内部使用而不会共享(非常搞笑的是我明明先入职,后期不得不去看另一个新组自己的ramp up材料因为他们做得更详细)。至于doc就更别说了,现东家有一致的template和publish流程,而前东家没有任何规范都是各搞各的
在新厂待了这段时间的感想: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如果我(大厂)职业生涯是从现东家开始而不是前东家,那很多tool以及知识学习速度会快至少2倍。我在新厂最感叹的是他们很注重knowledge transfer/share,内部wiki大量非常详细的教程并且不断在更新,定期就有不同组开设计改进检讨会邀请大家参加,很明显真的有人care这种相对长远的东西。
bumingbai.net/2025/07/20/e... 今天开车去买菜随机到这集好想吐槽这个频道host倾向性很明显。就算lowb男偏见强又厌女,但访谈的时候不停给lowb男挖坑另一边又不断给正方学者自动补全的主持风格没有任何说服力啊,而且最后也没探讨出lowb男为什么会有这种被害妄想的深层原因。我好久没听这个频道了没想到现在还是这种水平
EP-160 “捞女游戏”背后:这些男性为什么厌女? – 不明白播客
bumingbai.net
决定了我还是去把现在的连载都读一下
哎改subtle一点本也挺好的,但如果是这个原因那还挺sad
😟居然还有这种故事,有说没进单行本的原因么
有的人出国多年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觉得过了这么些年一些恶臭群体也该眉清目秀了,而我始终不会相信恶臭群体会轻易变好。比如最近国内高校女生被公开退学的事情+网上讨论就很能说明这么多年下来恶臭群体进步指数为0,信他们变decent还不如信鬼
最后一句绝对不是我胡扯,而是我和众多海外lgbt交流儿时经历后得出的结论。最典型代表是偶第一任男票from spain,他完全get不到我在这方面的挣扎以及我对原生家庭的排斥,因为spain这方面太开放了他从小没怎么经历过这种压迫。一般有类似压抑经历的在美国大多来自红州宗教家庭,他们sub culture和一些保守老中真的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种地方的purity culture传授给很多过来的郭男估计他们要兴奋到高潮
光这部里辻中佳纪让我好有共鸣啊……我在他那年纪因为各种原因也是绝对的深柜,除了会做点题其他啥都没有。如果我暗恋对象站我面前做光的那种事情估计我反应会和他片里一模一样。这片描绘的那种小县城窒息感是辻中之为辻中的前提条件,小聚落这种bonding导致家里什么皮毛立马会众人皆知并成为被议论的对象,如果普遍是保守文化就更窒息了。所以辻中那种压抑和偶当年经历几乎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是我当时并没(敢)有特别暗恋的对象,只是努力想赶紧出国逃离这种环境。而在海外从深深柜到浅柜又熬了n年,也是因此我对欧美大量lgbt文化毫无共鸣,感觉很多都是easy mode下衍生出的东西,创伤经历也远非一个级别
我貌似是连载很初期的时候看了几话,决定先跟动画节奏了。这片动画化质量还不错
梅林太郎给光逝去的夏天写的bgm,其中那首钢琴曲开头两个小节motif非常像ravel的miroirs III开头,那首也被用在call me by your name里面。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有意加了这个reference。至少我当时看片的时候马上想到了这首😅
感觉LA这个展虽然可以说是北美二次元的顶流了,但是各种周边多样性还是差得一比。从头到尾没看到任何忘却投手/bang bravern/medalist之类作品的周边/cos/同人。但另一方面本地居然轻轨会有鬼灭的涂装,电影院会放dandadan……感觉美国现在anime生态仍停留在少数几个爆款剩下稀稀拉拉无人问津的阶段,但就算这样也比再早几年的anime火热程度强多了
然后anime expo印象深刻展台2是konami的寂静岭f,外面排队一圈又一圈——我这种偶尔也很fomo的就拽着男票去排队了,边排展台里面还不时冒烟出来,搞得我以为有啥恐怖vr体验就好兴奋。结果排进去发现除了彼岸花的胸针纪念品就是几个展板隔着做出的仿日式小巷,旁边还放了好几个烟雾制造机,最后就是和妖怪雕塑拍照即取的booth好敷衍……我自己一个人排进去估计会感觉很吃屎
光逝去的夏天在anime expo宣发力度超大,不仅专门做了个主题booth而且kinokuniya还有周边手袋赠送(需要买一卷漫画)。我虽然看过一点原作,当时看宣发阵容这么大在想可能是地雷片,结果看到第二集这里……哇哦
写这个吐槽是因为前一段我有个gay友因为自己没法去参加folsom淫趴而焦虑抑郁,我问why他也回答不出个所以然,就很想找个时间写下这条看着很不正确的吐槽。害怕被开除gay籍这种想法就很魔幻:一边宣传这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另一边又要划分界限把不在亚文化圈子里的开除出去🥵
弄到最后我见过n个逼着自己去迎合这类文化却内心挣扎的gay,一边不受保守群体待见另一边又不被酷炫群体待见,不禁让我觉得说不定现在这些pride文化也只是lgbt中一部分善于发声所经营的,剩下可能存在一批lgbt中“沉默的大多数”不一定就感冒这些东西
就我个人而言性取向之类就是生活中那5%的成分,没人会因为5%的特殊每天不断提醒自己的身份还为此各种努力展现自己…
可能有人认为极为explicit的彰显是通向反歧视的途径,我认为即便如此这也绝不应成为唯一途径。我不感冒游行淫趴之类不代表我不care群体的福祉,真要贡献我宁可当志愿者去帮助仍受原生家庭困扰的小孩或者搞fund rai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