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碎8964
banner
janecut.bsky.social
剪碎8964
@janecut.bsky.social
230 followers 7 following 330 posts
Radfem|6b4t|不与任何y染对话|厌恶文革|黑色天使|关取随意
Posts Media Videos Starter Packs
警示,之前搞的人心惶惶的7.5日本地震预言也没有发生。
但我能确定像如今这般幸福安稳的日子应该不会一直持续,总会发生些什么。
(贴一张我刷到的预言警示)

虽然最近分享欲奇低,但无论如何,依旧前行。
浮水一下:
上完了最后一期越野课,正式结业,如果以后想要参加业务选手比赛有资格了。

买了第二辆车,开车出去玩的第二天遇见了来穷游的中国大学女生。
我们是在一条初级徒步线的回程遇到的,她没有任何装备非常朴素,看上去很勇敢却也有些恐惧。我上去和她搭话边走边聊
,推荐了女权的书,聊了反孝,还有关于我是如何在这里生活的。
结束时我开车送她到了一个接驳点,送了一件羊毛打底衣给她(她真的毫无装备,穿的很单薄)。
短短2小时的相遇,一期一会。

回家继续工作学习,突然感觉想要跑,不想呆在这里,我想去意大利焊黄金白银或者去葡萄牙开个小店。总之,情绪有些反反复复的。

刷到了一些预言(?),中国沿海沉没之类的
30分钟前我脑海中突然出现一幅场景画:黄油放入玉子烧锅融化,加入切片欧包烤脆,关火用余温和锅内黄油煎个半熟蛋,冷牛奶➕椰子花糖和巴西莓粉搅拌均匀,微波炉1分钟1根干肠,大快朵颐。

不知道为啥突然会想这些,疑惑了5分钟就去做了,只是又多吃了5个小山竹,舒服了。

有食欲就是这样了,对想吃的食物特别的具体,甚至对烹饪的方式都特别具体,这算是健康变现。
没食欲就是什么画面都没有,随便塞点防止低血糖。
收了我相对贵重(以对方经济状况为标准)的礼物,但是回礼确实极其便宜的东西(我送一万对方回20块),pass。
Ps:一般我送礼物都是根据我的心情,很少是希望对方回礼的,我只是希望对方能感受到快乐和我对她喜欢,仅此而已。
但是如果你非要回礼但囊中羞涩,可以不回礼,不要给我送特别便宜的东西,因为我一定不会用,也会对你影响很差。

送的礼物贵重/有品位/实用/私人订制,in。
送的礼物便宜破烂儿/自己不用的闲置/勉强充数,pass。
Ps:npd就是喜欢中用自己的闲置破烂儿来送人要人情儿充面子。

礼物的往来能看出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能看出人的创伤和野心。反正挺有意思。
我很喜欢收礼物,无论来自是朋友、家人、同学,还是善意陌生人。我收到礼物就会立刻拆开然后给对方反馈和使用,并表示感谢。如果送的礼物真是我喜欢的,我会非常直观的表达喜悦。同样,我也是非常喜欢送礼物给她人的,也会从送礼、收礼、回礼的表现中判断对方。

以下情况皆不涉及商业利益往来。

从没有送礼习惯,接收到礼物第一反应拒绝且恐慌并解释一大堆以后偶尔碰见却表现的很尴尬,pass。

送了我礼物并不清楚我是否回礼,三番四次的暗示和指定回赠的具体物品,收到时却推卸喜欢表演成它是万人迷对方是挖空心思讨好它的,pass。

接受小礼物毫无负担并给出情绪价值,后续相处也很愉快的,同样会给互送小礼物,in。
比如说:我以前的惯性思维是接触到我陌生的领域先去搜集大量的资料和案例,把好中坏的后果和对应的解决方案都想清楚,再去行动。这样做就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心负担,毕竟这种惯性让我在接触新事物之前就下意识觉得“投入成本”巨大,所以人性本能趋势我“守旧”。

但是现在这种惯性打破后,我就没有这种负担了。
因为我清楚的知道,这个领域能被我一个新人了解到,它的成熟度必然可以覆盖我一个新人在新手阶段出现的一切问题。那些问题都不需要我来解决。所以我根本不必担忧过多。

所以,这个启发可以用到所有的方面,尤其是解决“提前恐惧”。

一个产品、一条道路、一个事件能被变现、复制、推广,就证明对方把新人能想的全都想到了。
思考过沉淀过后说出的话,是一个level ;

把思考内容做成产品,落地推广到市场且变现成功,是一个level ;

深厚积淀突然灵光乍现但无法对外人道,预测出未来轨迹但言不能语,是一个level。

很多人就是在这三个(至少是这三个)level中出现了对应连线错误所以才会在别人面前特别装。

就像是当我已经以制片人投资人的身份站在领奖台上时,有些自认为“可以”比我做的更好的人在我面前装试图“指点我”,它就犯了这个错误。

我把这件事做成了落地了,即使这个作品的呈现只有对方认为的60%,但我的构思层面至少是130%。
对方拿它构思的80%去批判我60%的作品认为我按照它的想法能做到90%,
只是看不明白我已经构思了130%这件事。

我能把想法变为现实呈现出作品,已经是在各个层面都被“守关人”认证通行了的。
只会纸上谈兵的,结构还是太欠缺了。

至于那些无法用系统的语言描述出的可行性蓝图,要么就找到能复读这种暗语的投资人,要么就沉淀一段时间。
但是沉淀可能意味着丧失先机。
这也是很看命运啊。
思考过沉淀过后说出的话,是一个level ;

把思考内容做成产品,落地推广到市场且变现成功,是一个level ;

深厚积淀突然灵光乍现但无法对外人道,预测出未来轨迹但言不能语,是一个level。

很多人就是在这三个(至少是这三个)level中出现了对应连线错误所以才会在别人面前特别装。

就像是当我已经以制片人投资人的身份站在领奖台上时,有些自认为“可以”比我做的更好的人在我面前装试图“指点我”,它就犯了这个错误。

我把这件事做成了落地了,即使这个作品的呈现只有对方认为的60%,但我的构思层面至少是130%。
对方拿它构思的80%去批判我60%的作品认为我按照它的想法能做到90%,
我用微波炉做话梅糖浆了,很简单很好喝。

话梅:冰糖:水
1:2.5:2.5
就这个比例,放入微波炉中,2分钟2分钟这样加热,每次加热结束拿出来搅拌一下,一是让冰糖很好的融化,二是了解熬制的状态,一直加热到糖浆是粘稠的就可以。
冰箱冷藏2个月内喝完即可。

没有微波炉就用锅熬煮,微波炉更省事,味道没啥差别。

话梅最好买干一点,不要买吃起来qq 糯糯的。
即使我可以做到让她一切自由为她兜底所有,但还是要面对她问“你为什么要生我”。

生育是有原罪的,是极度自私的。没有人有资格擅自绑架一个自由灵魂来这世上受苦。
所以,生下了孩子,就必定要受罚。

我不想这样,不想让任何人痛苦,也不想让自己受不必要的无妄之灾,所以我选择绝育。

我做不到成为“社会”去规训束缚我的女儿,她也注定无法一辈子活在我的象牙塔中。
我根本无法想象她视我为生死仇人,恨不得我立刻死去的样子。
我不想活在这种境地里,哪怕一秒钟。

我可以创造我自己的世界,留下文字和意识。
我的创生有许多方式,唯独不要作孽。
一个育有一女的朋友和我吐槽当妈太苦太难,羡慕我没孩子。
我听她说那些意料之中的“苦”,没想发表任何意见,只是说“当下的社会结构,亲子关系有着天然的仇恨,无法化解。”

“你在这儿生下她,你就有原罪。”

我根本不在意她的反应,我只是想让她明白不要找我诉这种苦。

我已经彻底看明白了生育这件事。在生育仅仅是母亲的责任的制度中,并且母亲大概率还是被迫成为的,母亲必然要代表社会来征服孩子不符合社会的本性。
这种征服和调教引申出的亲子矛盾必然带有不可调和的仇恨。
只要孩子还在这个社会生存,仇恨就无法消弭。

即使我之前畅想过要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母亲,但依旧要面对女儿必然会仇恨我这件事。
和女权不彻底的中女聊天就特别割裂,就像是崩坏的规则怪谈。

一触发6b4t相关的问题规则对方立刻当着你的面开始长毛变成驴呜哇呜哇的叫,你一举起她从事领域的牌子,对方立刻脱毛变成人开始侃侃而谈。

你再试探一下,又噌一下开始长驴毛,你只能快速切话题。

所以整个聊天的趣味是在探索对方长驴毛的边界在哪里,一边试探一边切话题。

有种诡异的奇异的恶心的挑逗感。
真是完蛋了。

我现在真的不能和这种类型的女人谈合作,一看那衰样就知道定是穷命。
前些天和两个有产家庭的出身的中女(中国籍➕年纪40左右)聊了一会儿天,发现关于女性就业婚育或者政治领域豆还算是自由女权的,但是一提到反孝就开始犯驴瘾。

关于要钱,她们观点最激进的依旧是“争取一下吧”、“我知道他们不会资助我”、“我生病了他们会难过的哭,也许还是爱我吧”等等。

我实在是听不下去,直接说“不给钱就断联好了,反正也没价值。”
她们沉默了很久才说出:“不一样,你是独生女,你不懂。”“你们要到钱还是他们愿意给的,他们不愿意你根本要不到。”

Well,她们拿不到钱也是常理之中。

就这些有产家庭出身的女人都不争财产,还指望着穷女争财产?穷女不继承负债都算跑的快。有能力的却摆烂,
小高姐的炖牛排食谱真的很香!

唯一缺点是只能吃4块,吃多了就会腻。

小高姐出过视频,用西红柿洋葱和一些香料打碎后隔夜腌制那一期。

做好后剩下的番茄浓汁直接分装冷冻以后做番茄意面用。
今天体验了一下极速健身,8:20出门,8:40到健身房,缩减训练组数,热身➕健身一共55分钟,没出太多汗闻起来也不臭就简单擦擦直接开车离开。
在车上用提前准备好的蛋白粉➕玉米粉快速冲一个练后餐,利用路上等红灯的间隙全部喝完。
10:20活力四射的开工,顺便帮忙抬了几个大箱子去隔壁楼。

中午打算去吃冬阴功,好了,继续开工。
向上社交中的算计和利用很容易觉察,过重的功利性就像是狐臭,即使彻底清洁后擦上止汗露和香水也依然能闻出来。

一个中等位子空置,在两女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我会给真诚占比更多的那个。
一个低等位子空置,我给直接给会算计利用别人的那个。

可以深谋深算,但必须保有初心和真诚,否则走不远。

太过算计会短视,也会自命不凡,看不清世界到底是如何运转,只会顾影自怜。
练背30分钟内的第一餐,快碳➕优质蛋白。
没有一丝绿叶菜,有点干巴,晚上吃点西兰花。

卤牛肉配冷面好好吃哦
洼地教材不断阉割➕高压环境不断异化人,很多一直在洼地接受教育且没有接触社会的年轻女孩不知道文革味儿是什么,被说“红卫兵”就不知所措直接应激。
虽然不是你们的问题,但是都能游出来看世界了,多搜索一下也不难。

文革味的特征你们自己对照一下:
1、划分敌我
2、批判口号化
3、冷酷的正义语调
4、道德制高点
5、抹杀个体差异
6、情绪克制但压抑

这种语言方式是为了斗争和分裂,不是为了对话和沟通的。

即使再怎么觉醒,人在对自己说话时仍然应该像人,不是像一把刀。
为什么我对推特上有些新账号那么反感,第一眼看对方的文字就很厌恶但再看一眼内容又觉得说的没错。

原因是:
1、对方(多数人)的语言是刻意的去情感化,在语言态度上“装冷静”。
Ta的语言模式和语言动机是在“划阵营”。
我受不了这种强行砍断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情感触手,只为装理性的样子。
很像妻母训斥女儿“别娘们唧唧的”。

2、无论说什么内容都是在表演、照本宣科、念口号、复读“正确言论”、交投名状,简直是红小兵为了不被批斗立刻套上红袖章举着小红本高喊“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我厌恶文革,我厌恶一切有文革遗脉的群体。

3、没有力量却想操纵别人,“教别人如何做”。自己是提线木偶却指挥人类。
当专业手段被非专业者用于非理性场域,就会变成无法追责的精神操控。
把法庭上或者法律工作中的手段都用在日常生活和亲近关系中,会失去人的模样。

工作中法庭上会有最大程度的限制和约束,但是生活中没有。

尤其身处“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是丛林法则,区别只是大丛林还是小丛林。

如果不是有预谋有组织的破坏,只是为了自己称王,就在女权区采用这种低端手段,真是没有人形了。

作为武器,这种手段无伤大雅甚至还挺弱势的。
但是当其侵入到善意领域中,破坏的那些真善美是永远无法被原谅和被接纳的。
3、故意引用目标群体过往言论中矛盾的部分,质疑其稳定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但是人是会不停成长的,对于同一件事的理解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不同状态下都会有区别。没有人是永远静止的。
以此来攻击对方的人格,只是对了消解对方在陪审团中的“信任度”。

4、律师用这种技巧还会被法律和职业操守约束,但是把这一套用在大众社交领域简直是降维打击。
毕竟即没有法律约束,也迎合了低劣的人性。

5、这种大众化的暴力机器可以让没有资格(律师从业资格)、没有制约(法律不完善)、没有人性的人最低成本(法学院很贵)的在区域性的社交媒体中称王称霸。

但是这么做,失去的会是什么?

大家心里都清楚,会失去一切。
法庭辩护技巧中一项有争议但有效且常用的方法Impeachment of Credibility ,通俗讲就是“人格抹黑战术”,本质上是操控叙事、打压对方话语权、模糊事实焦点的心理战。

挖掘对方当事人的一切过往言行记录、攻击对方的可信度而非事件本身、选择性引用(断章取义)。
以上是庭审中惯用的手段。

我在推特上看到的瓦解消解女权区的规模性运动中发现了他们就是运用的这一套。

1、把目标群体的所有推文和互动都提前存证和记录——有预谋的恶意存证,也可以用作情绪勒索的备用。
2、在目标群体因为恶意骚扰出现情绪崩溃,发出情绪化言论时立刻断章取义,用此来否定对方人格和可信度,聚焦崩塌的情绪模糊事实焦点
我幼年时,婚女是以“双职工家庭”为荣,是以自己有个好工作为奋斗目标,不管这个好工作是不是高嫁的翘板。

我童年时“小妞电影”遍布,小城市女孩有纽约梦伦敦梦上海梦,会憧憬金领姐姐阿姨的生活,会许下自己的梦想职业。

我青年时,中产家庭主妇/全职妈妈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炫耀”,圈层中的高层老登开始渗透让女人“回归家庭”“退居二线”。

如今,全面开放生育➕离婚冷静期➕湖北试点“妈妈岗”,温水煮青蛙式的全面剥夺女性的生命权、教育权、工作就业权。

短短30年,女性地位天翻地覆。

如果还没被烫醒,以后的日子就是裹着小脚拴着铁链一辈子被强迫下崽、劳作、抽筋拔骨吃干抹净。

用不上10年,等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