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leebay
@pheleebay.bsky.social
51 followers 22 following 2.5K posts
请紧紧拥抱证明你贪心
Posts Media Videos Starter Packs
是的,我的帖子是从我的推特同步过来的,的确是 2020 年发的。
“我不是中国人”是基于两国国籍法的事实陈述,也是我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受到承认的身份属性。你主观上通过什么标准界定一个人是否为中国人,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永远是中国人”的诅咒,在现实中不会为我带来任何伤害,但我很可怜你因此深受折磨。
我不是中国人,随你怎么解读。
我对信息的筛选,从“美学”角度做起。中文信息流里立场各异的垃圾信息有个集中的特征,就是观感上极其之丑陋 —— 油腻夸张的遣词造句、不修边幅的版面设计、粗糙模糊的图片品质。不论你是去“反贼”还是“粉红”的主页,都能看到大量这样的转载内容,眼前顿生这类信息在赛博黑作坊里流水线式排出的残忍景象。

摆上台面的万事不求尽善尽美, 但须干干净净。将就地采用丑陋的视觉方案,实际上暗示着发布者对自身内容不尽尊重,也许是因为:对自己的定位并非严谨的信息发布者、本身不具备审美能力、所发布内容是拾人牙慧复制粘贴、知道自己的读者不在这方面挑剔... 这些都是指出“这是不可靠信源”的 red flag.
和女友拉钩约定,若有一方死后化为灵体,不许未经召唤擅自去探望对方,不许偷窥对方上网记录、与他人亲密以及上厕所
我的确听这些话长大,指女性“没有逻辑(情绪动物,不善理科)”“拜金”“臭美”“名媛”“娇弱”,远不止图示。

对女性的批判是项祖宗辈传的国学,百家争鸣、精益求精、登峰造极、值得申遗。污名世代相缠,从出生求学到就业婚恋,处处围堵赶杀。

杨笠所为无疑创举:谈笑间,让男人们忽觉国将不国、社稷危亡。 https://t.co/gvPIK2KZw8
啊,我第一条推文(?)也是这个。
I tweet on Twitter. Tweet tweet. https://t.co/EMUTkf4kf5
左图改自朝鲜宣传《美国人,别忘了你们可耻的过去》;右图应该是出自@ukrnastup , 一个自称在打迷因信息战的自媒体,图中把“朝鲜”错写成“韩国”。没有证据表明两张图有朝乌官方背景。 https://t.co/57NPUnmhvQ https://t.co/zMjxTwesPV
当你去目睹极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也会为之欣喜、激动、哀伤、泪流;实际上,山河无情感,你只是在景观中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投射。若你没在文艺作品里找到这样的投射,这很寻常,因为一部“不下作”的电影不是为了“催泪”而生,自然也不应被寄予这样的期望:不然去找块洋葱抹眼睛就好。期望是杀死惊喜的毒药。
关于文艺与催泪

昨天观影 The Wild Robot, 听人说好看,果不其然。同样受口碑触动的网友发帖,称没有如预料般看哭,让我想起许多有关“文艺与催泪”的讨论。

观影时,我泪水几度盈眶,尤其在机器人为鸟娃助飞的情景,倒不是因为剧情到了泪点,而是受脱离故事的美术画面打动,联想起事关自己的回忆。
这是社交媒体,马斯克,私人主页不需要 greater transparency. https://t.co/vNUziJBQsZ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我才疏学浅,未读过许多诗词,那夜与内地来的室友长谈,他念起这句,此后便长在我心中回响。岁月长,一千五百年;衣裳薄,生涯共凉热。 https://t.co/TJaLFN7D3S
Meanwhile asking another LLM chatbot. https://t.co/MxQyDyA6Lh
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https://t.co/0tyQAbnrwf
我也许真的遇上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家慈发言不代表本人立场) https://t.co/hr7b2ieWYW
... 只求“透过问题看本质”的精明冷眼,我想是一种贯彻清醒时的迷失。

我们不应沦陷于“学习改变命运、师德伟大”的叙事,而不见房间中名为“资源在阶级与性别上不平等”的大象,也不应掉头走上另一极:冷眼否定体制内艰难地自食其力的芸芸大众。冷酷不会将我们导向“相信改变”的社会,或促成任何正向改变。
我们会沉醉在清醒里吗?

我不与这则评论意见相左。高考是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逃杀,得胜求生的名额紧缺,张桂梅是给赤手空拳的孩子们一把搏命的小刀。

但粗暴地将这份事业降格为狭隘的“抢机会”,忽略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于不公规则中,改写“从来是刀俎下鱼肉、本无缘参与厮杀”的学生之命运... https://t.co/cFeD08KkDy
在当代中文语境,用“没活硬整”“纯纯”“洗地”“离谱”这类词,其实可视作于一种自我揭示:

在信息流中长期处于“输入”状态,终日摄取优劣不一的超量资讯,却欠缺辨别、吸收、化用的能力;略过逻辑推导和论据证明,只对情绪号召的结论留有稀薄印象。当试图“输出”时,难以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清明地表述... https://t.co/vX1lbO1P4P
和女友总在小红书互相分享帖子。一开始觉得她看的都有些无聊,常常半看半不看地蒙混过去;后来愈发合我口味,乃至有时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分享同一则笔记。她就像一套推荐算法,准确的适配拿捏了我的喜好。又或者,她是一套训练算法,不知不觉间将我同化。
话说这是第一次在派送 app 上看到 “催单” 的选择,就是哪怕是没有到预估送达时间,也要催派送员加急送到,于我已构成 culture shock, like chill bro, it's just $10 农家一碗香盖饭...
世界经济绝望,我响应消费降级,下载某中餐外卖 app 欲薅羊毛。在显得狭小的手机荧幕上,资讯超载的 UI 肆无忌惮地百花齐放,随处都是难以置信的让利折扣、调动感官的 emoji 和艳色图标, 像回到拉斯维加斯铺满老虎机的赌场。我艰难地在不同优惠中取舍,像幼时为了合群,去研究卡牌游戏错综复杂的规则。
温柔慈悲的祝愿可以在任何时候,但在十月一日特地表达,是明晃晃的政治上的谄媚,若还要安以美好品质使然的名号,吃相未免丑陋。你怎可庆祝一个与你理念背道而驰的政权?你不须保持勇敢、政治、坚定、反叛,却绝不能转变为屈膝、俯首、献媚、虚伪。
抽象。 https://t.co/uEYUUfONpX